生活中常見的塑料
2025-5-4 15:29:12
塑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物品,它是一種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,應用非常廣泛。過去的很多年里,伴隨著塑料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便捷,廢棄塑料造成的“白色污染”也日益嚴重。如果我們能詳細了解塑料的組成及分類,不僅能幫助我們科學地使用塑料制品,也有利于塑料的分類回收,并有效控制和減少“白色污染”。
常見用途:礦泉水瓶、碳酸飲料瓶。
耐熱至65℃,耐冷至-20℃。裝高溫液體或加熱易變形,有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物質溶出。使用10個月后就會釋放一種叫做DEHP的致癌物質,高溫情況下釋放得更快。
常見誤用:塑料瓶灌熱茶。
建議:不要反復使用,避免裝高溫液體.
常見用途:清潔用品、沐浴產品、藥瓶。
塑料表面硬度低,容易劃傷;機械性能差,容易老化、發脆、變形。
常見誤用:用過的溶液瓶不徹底清潔就裝新浴液。
建議:若要重復使用,要徹底清潔,否則容易滋生細菌。
常見用途:雨衣、塑料袋、建筑材料。
可塑性好、價格便宜,但不能包裝食品;遇高溫容易產生有害物質,制造過程中也會釋放有害物質。
常見誤用:塑料袋裝油條。
建議:避免接觸高溫;別用塑料袋裝熱食物。
常見用途:保鮮膜。
超過110℃時會熱熔;遇油脂有害物質易溶出。
常見誤用:裹著保鮮膜熱漢堡。
建議:不要用保鮮膜包裹食物進行加熱;避免包裹表面有油脂的食物。
常見用途:微波爐加熱用具、水杯。
熔點高達167℃,PP5號塑料性質最穩定,可以直接在微波爐中使用,也是唯一可在微波爐內使用的塑料制品。
常見誤用:無標識保鮮盒進微波爐。
建議:PP塑料相對安全,但要小心著色劑,盡量選擇無色制品。
常見用途:碗裝泡面盒、快餐盒。
遇高溫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。盛裝酸、堿性物質,會分解出致癌物質。
常見誤用:泡面盒反復使用。
建議:避免盛裝高溫液體;分類回收;減少食用此類一次性制品。
常見用途:水杯、太空杯。
透明度好,耐熱、耐低溫。但遇熱易釋放出微量有毒物質雙酚A。國家明文規定,禁止生產PC材質的嬰幼兒奶瓶和其它含雙酚A的奶瓶,但成人可以使用。
常見誤用:不看標識買奶瓶。
建議:選擇嬰幼兒用品,需要看清標識;標識為PSF的奶瓶也含有雙酚A,要避免使用;不要加熱或太陽直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