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83%的中國消費者擔憂塑料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。同時,其中有63%認為,每個消費者都有責任避免垃圾的產生。但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家產生過量的垃圾。這是慕尼黑國際環保技術博覽會(簡稱:慕尼黑環保展)《2018IFAT環境指數》(IFAT Environment Index2018)的調查結果。受IFAT委托,一家市場研究機構對五個國家逾5千名居民進行了詢問,其中包括了1001名中國受訪者。 從今年1月1日起,中國政府開始禁止塑料廢品以及23種回收物資的進口。背景是:與紙張和玻璃不同,塑料廢品并非嚴格分類,此等回收物資價值不大。因此僅歐盟就有超過80%的塑料廢品被出口到中國。而中國現在也致力于回收產業現代化,所以無法再善用進口的塑料廢品。 “就如IFAT環境指數顯示,有85%的中國消費者支持政府未來在循環經濟中充分回收廢棄物資的政策”IFAT主管StefanRummel說道。有83%的受訪者聲稱,對于把垃圾變為寶貴原材料的先進環保技術抱有極大的信任。”但面對國內的現狀,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國消費者認為,資源回收所必需的環保技術已是成功的產業分支。作為對比:在德國和法國則為二分之一。86%的中國消費者認為,在環保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應該進行國際間的合作。“該研究進一步證明,在可持續發展和資源保護領域不應該受到國界的限制。所產生的影響是全球性的。因此我們也需要面向全球和適用于全球的解決方案”,德國廢物、水資源和原材料處理聯合會(Bundesverbandes der Deutschen Entsorgungs-,Wasser- undRohstoffwirtschaft)主席Peter Kurth說到。“多年來,中德雙方的廢品處理企業都在拓展循環經濟并在上海和慕尼黑的IFAT上展示了其能力及績效。”